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同心·传承”文化基地馆校共建开启教育文化融合新篇章
访问次数:
    

5月8日,市委会“同心·传承”文化基地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与萧山区朝晖小学举行馆校共建签约仪式,活动现场共开启“古韵启航•官窑荣光”“ 陶艺流芳•非遗入梦”“ 陶心筑梦•强国少年”“ 官窑绮丽•梦筑未来”“ 陶融万象•共拓新章”等五个篇章,标志着双方将在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馆校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当地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仪式上,“宋瓷陶韵 非遗筑梦”南宋官窑艺术馆和朝晖小学馆校共建基地正式揭幕。校长缪汉权表示:“馆校共建是学校拓展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与南宋官窑艺术馆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期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馆校共建标杆,实现文化与教育的双赢,为萧山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文化基地负责人、致公党萧山基层委副主委叶佳星介绍,基地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的重要阵地,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未来,基地将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专题展览、组织非遗专家讲座、提供学科融合资源等;而朝晖小学则将运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协助文化基地南宋官窑艺术馆开展文化育美教育活动等工作。此外,双方还将共同开发“古瓷新生”融合项目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将场馆资源与学校课程体系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当天,叶佳星还为全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南宋官窑文化讲座,并组织大家参观了艺术馆在朝晖小学建设的微型博物馆和“官窑绮丽·梦筑未来”展览。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场馆搬进校园的学习模式非常新颖有趣,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还激发了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馆校共建活动是萧山区教育局积极推动教育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馆校共建能够借助场馆的专业资源和丰富展品,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立体的学习环境,是萧山区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旨在整合学校与文化场馆的优势资源,为师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推动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希望此次馆校共建能够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更多的学校与文化场馆携手共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次馆校共建活动还得到了萧山区社科联的高度重视。区社科联副主席王登承为南宋官窑微型博物馆揭幕,他表示,馆校共建是推动教育与和科普在校园中实现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文化软实力。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首次在校园中设立微型博物馆,成为在校学生足不出户、触手可及的“文化课堂”。此举打破了文化传承的时空界限,让非遗“可触可感可知”。未来,区社科联也将支持和促进更多学校与场馆开展合作,将校园科普常态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据悉,馆校双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一是课程共建,共同开发以场馆资源为依托的特色校本课程,如历史文化探究、科学实验拓展等,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接触到丰富的知识;二是师资共享,艺术馆文化基地工艺师将不定期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提升学校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教师也将参与基地的文化研学活动策划,为场馆教育提供教育视角的支持;三是活动共办,联合开展主题展览、研学旅行、科普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叶佳星 )